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从1到100!看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落地成金”

发布时间: 2023-11-03 02:47:00 |   作者: 行业资讯

  走进研究院,一片繁忙景象,“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碱性电解水制氢2代技术中的电极催化剂和隔膜,目前3代技术正在测试中,通过这一个技术,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转换为氢气。”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魏巍一边指着展示物,一边介绍道。风电、水电、光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怎么来实现充分的利用,最重要的一环是解决储能问题,目前市场上一是靠锂电池将其储存为化学能,另外一种方式便是将其制成氢气,从应用端来说,冶金、化工制造、新材料等化工领域对氢气有大量的需求,且氢能是清洁能源,从实现碳中和来说电解水制氢便成为了近年来解决储能的最优选。

  将时间倒回一年前,2022年,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究院院长梁长海团队在碱性电解水制氢先进的技术上实施了系统的研发工作。今年3月,1500Nm3/h电解槽落地,与行业传统大型电解槽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产量大、能耗低及压力高等特点,单位产氢成本降低约20%,该项目的中试环节,便是在研究院完成的。

  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试基地建有化工甲类中试实验室及配套设施10000余平方米,液体储罐总容积1100立方米,固体仓库750平方米,配套了水、电、蒸汽、天然气、氢气、氮气及污水废气处理等齐全的公用工程,这为研究院加速实现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推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中试平台建设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研究院共有22个项目立项,这些项目在高校基本已取得小试成果,对于研究院来说,要做的就是把小试成果放大到产业化的中试规模,最后落地成产业化项目,“我们应该验证和判断这些项目能否产业化,也就是要实现从1到100。”魏巍说道,在科技领域,从0到1,代表着研发突破,从1到100,代表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市场。

  今年3月,由泸天化集团、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院士团队共同合作的2500吨/年新型杂环高性能工程塑料项目(一期)一次投料试车成功,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而这一项目,也正是研究院在设立初期就下决心攻坚的5个“卡脖子”项目之一。

  该高性能工程塑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铸造方式简单的特点,魏巍介绍道,目前国际上耐高温的塑料最多能达到200多摄氏度,而研究院产业化的项目达到了300多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上耐热等级最高的,同时也是当前市场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工程塑料之一,“这个塑料可以融到溶剂里,更好地在应用端使用,现在已经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电子电器、汽车高铁等行业领域。”

  对于以化工项目为重点方向的研究院来说,实现产业化不能仅仅通过“量”来衡量,“我们的项目都有一个重投资的特性,投资需求很高,有些中试项目需要两三千万的资金,中试结束后产业化的投资甚至会上亿。”如何破题?魏巍用了一句话来概括:“以产业化为导向。”对于研究院来说,如果项目没有市场,没办法实现产业化,那么前期技术的投入成本就会非常高,不利于后期运作,所以研究院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先有市场需求,再去对接研发团队,进行中试测试。

  研究院的人才构成也能较好地应对产业化挑战,科研团队由5位院士、知名教授团队领衔,其他的还有中石油、中石化等相关企业有丰富经验的部门中管、企业总工等任职,“科学家+工程师,我们大家都希望这样的研发和试验团队,能加快我们的中试效率,更好地实现产业化。”魏巍说道。

  做好应用端的产业化,从市场出发,再去做布局,这是研究院的目标,实现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产学研用”从用出发,产业化要和研发做结合,研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另一方面,把顶级的科学家,企业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结合在一起,集合各方力量做产业化。

  2022年,四川发布首批2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名单,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入选其中。新型研发机构又被称为“三无形”选手,即无行政级别、无固定编制、无固定财政经费,有科研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充分人事权,业内认为它有望成为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后的第四类科学技术创新队伍。

  对于研究院来说,其“新”或许就体现在对创新链、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执着上。从产业链上游来看,整个新材料相关体系大部分不能离开石油化学工业,包括想解决“卡脖子”问题,在成都,这些原材料大多都来自于四川石化;而从下游的应用来说,目前,成都的医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沃土,这些也离不开对化工材料的需求。“如果向高端冲击,就需要这样应用场景、顶端的原料链主,大家一起合作。”在魏巍看来,这是一场城市和研究院之间的双向奔赴,研究院因此选择了成都,同样,成都也选择了研究院。

  而在创新链的环节,研究院也在“未雨绸缪”,在专利成果展示墙上,共有20余项专利成果,这其中既有研发团队自主发明的,也有一部分是为了产业化提前买断,在魏巍看来,这种未雨绸缪更加有助于未来研究院的发展,“以后做好了产业链,我们大家都希望拥有链条上的所有技术。”

  今年7月,成都发布《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培育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等10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政策措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以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在迸发出澎湃的科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