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虹普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高级工程塑料_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产品展厅

PRODUCT CENTER

产品展厅

PRODUCT CENTER

三联虹普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 2023-09-15 05:41:52 |   作者: 高级工程塑料

  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合物成套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提供商,拥有完善的自主基础、共性技术体系及工程化成果转化实力,为客户的高端应用需求提供定制化系统集成服务。公司聚焦前瞻性高分子材料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化纤、工程塑料、膜等领域),长期致力于以工程化为目标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将国内外的合成材料、新材料实验室技术或中试技术,系统转化为具备市场化竞争力的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积极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参与并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PA6/66、尼龙6/66、锦纶6/66)、功能性聚酯(vPET)、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合成材料行业,以及在再生聚酯(rPET)、再生聚酰胺(rPA)、生物基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Lyocell)等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工艺及装备技术并积累了大量工程实例,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上述行业头部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从方案咨询、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到运营管理于一体,涵盖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先于行业整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将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核心装备及产线控制管理系统,形成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加快客户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公司获得包括国内外发明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共计265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产业创新奖在内的多项奖项,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发起单位,国家合成纤维新材料技术服务基地。

  聚酰胺材料(PA,尼龙,纤维产品又称锦纶)拥有非常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且易加工等优点,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电子电气、信息、动力工具、纺织等领域,在“十二五”期间就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基础原材料”。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印发的《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将“聚酰胺纤维、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等新型聚酰胺开发与生产”、“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为鼓励类;工信部等六部门于2022年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将“增加聚酰胺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产品”列入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的其中方向之一。

  我国聚酰胺材料的主要用途是民用长丝(锦纶6),其产量占比超过了70%,民用长丝下游的应用主要是纺织服装领域。从消费需求端看,国内女子运动市场崛起和多元化新兴需求涌现的趋势下,锦纶6下游的瑜伽、健身和运动内衣,户外高尔夫、登山和冰雪服饰等运动健身服饰细分赛道快速崛起,多场景使用需求提升并逐步融入到居民日常搭配当中,锦纶运动服饰的未来增速非常可观、市场广阔。从供给端看,2019-2022年我国己内酰胺总产能持续扩张,国内己内酰胺产能复合增速达到8.68%。截至2022年末,我国己内酰胺产能约569.00万吨/年,预计未来2年继续有大量己内酰胺产能释放,从目前投产预期来看,2023-2024年己内酰胺计划新增产能114万吨。随着新建及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产能的释放,己内酰胺历史价格整体不断下行,同时聚酰胺头部企业纷纷开启的己内酰胺-尼龙6聚合-锦纶6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使得己内酰胺装置投资经济性快速提升,彻底打破了束缚锦纶6行业发展的原料价格瓶颈,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新一轮技术进步。综合看来,依靠原料自给、一体化配套、规模效应和工艺革新,己内酰胺边际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相应价格降低也将传导至中游的尼龙6切片,极大的增强锦纶6在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激发终端应用领域的拓展。

  我国尼龙66材料的主要用途是工程塑料和工业丝。其中,工程塑料主要使用在汽车、电器、机械、扎带等领域,工业丝用于帘子布、气囊布等领域,因尼龙66有较高的熔点,与尼龙6相比被更大范围的应用于需要有抗冲击能力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2020年以来,国内外企业纷纷公布在中国新建己二腈装置,规划建设产能达到143万吨/年,一旦建成投产尼龙66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若考虑到己二腈-尼龙66的转换比例,新增己二腈产能能支持286万吨/年尼龙66产能的建设,尼龙66的市场空间将得到充分释放,同时随着己二腈国产化推进,整体成本价格有望存在比较大幅度下降,尼龙66的性价比将大幅度提升。受益于己二腈产业链供应链刺激,目前尼龙66市场规模尚小,受益于己二腈产业链供应链刺激,及未来随着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对工程塑料的需求提升,以及健康意识、消费升级推动人类对于运动鞋服、高端面料的需求提升,尼龙66市场规模有望持续较快地成长。

  当下,环保、可持续在各个行业发展中越来越举足轻重,“轻量化”已成为聚酰胺发展的主旋律之一。①民用方向,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逐步的提升与全动的大力推广,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开始告别室内,走向户外。飞盘、露营、滑雪、

  骑行等强度更低、装备及场地要求更低,更具舒适性和娱乐性的户外活动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轻量化户外时代已经来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户外运动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相关服装产品的需求,预计到2023年底,中国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大关,而户外用品消费者会将77.5%的消费金额投入到轻量化户外用品的购买上,且未来对轻量化户外用品的消费投入还将持续提高。随着轻量化细分市场开拓与创新工艺的加持,锦纶产品正在受到慢慢的变多消费者和终端品牌的关注,以性能、科技、功能、环保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成为首选纤维。在锦纶产品研究开发方面,皮肤衣作为重要品类之一,具有防晒、轻薄、防水、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在户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消费数据分析来看,防晒用品在轻量化户外用品中的整体渗透率高达88.9%,防晒帽和防晒服是渗透率最高的两类产品。当前锦纶面料以尼龙6更为常见,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尼龙66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质感、轻量化和色泽鲜艳度上将为行业带来了新变化,并在弹力、强力和耐磨度上进一步满足了高档运动服装的消费需求。锦纶66受益原料端突破,民用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预计3年后国内锦纶66服饰零售额将从237亿元增长到812亿元,有望形成较完善和规模化的产业。②工业用方向,汽车领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007万辆,同比增长63.2%,尼龙复合材料用量也将提升近20%。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年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产业中的占比超过50%,同时降低产业的碳排放总量,指明了行业加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于轻量化来说,更需要在材料、结构、工艺三大途径的全生命周期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尼龙66凭借优异性能表现,成为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原材料的良好选择。一方面,“双碳”背景下,对汽车碳排放的削减和油耗量的减少需要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温度,使其充分燃烧;另一方面,汽车轻量化、“以塑代钢”趋势使得发动机相关燃料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等金属部件塑料化,传统的通用工程塑料耐热性、耐久性、耐药品性已达不到要求,双方面因素使得尼龙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用量也将逐步从82kg/辆提升至96kg/辆。未来随着全世界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以及最终用户减少相关成本的需求,尼龙66在工程塑料市场增长大有潜力。

  2021年后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明显加速,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正在增多,发达国家正通过设立碳关税、碳排放限额和碳交易等机制促使全球形成以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为主题的新国际贸易体系和产业竞争格局。2023年5月10日,欧盟议会及欧盟理事会共同签署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CBAM)法案,都意味着气候监管将首次正式纳入全球贸易规则,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国内外的低碳转型将重塑我国贸易品的成本曲线和市场环境,深刻影响我们国家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应对碳中和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转变,意味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转变必将发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逐步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模式。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识,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加速循环经济发展布局。我国也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塑料作为社会及生产经营活动重要的基础性材料更需采取有力的循环经济措施。2022年,美国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一项最新报告,名为《全球2026年再生塑料预测——按照品种(PET、PE、PP、PVC、PS)、来源(瓶子、薄膜、纤维、泡沫)、用途(包装、纺织、建筑和建筑、汽车、电气和电子)和地区分类》。其中,PET塑料瓶将是最大、增长最快的再生塑料来源。由于消费后PET瓶具备极高的回收再生可行性,也能够很好地收集和分选,因此消费后瓶子将是最常见的回收塑料,PET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再生塑料,并将继续成为需求量最大的再生塑料。近年来,食品级rPET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已被广泛接受,食品级rPET需求大幅度的增加,有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量开始上涨将是当下的10-15倍。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对环境影响的塑料制品的指令》中明确要求以PET为主要成分的饮料容器中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到2025年不少于25%,到2030年不少于30%,未来对于食品级rPET的需求将一直上升,预期欧盟2030年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88.8万吨/年,同等标准下全球远期食品级rPET需求潜力可达920万吨/年。亚洲大部分地区,食品接触材料使用再生塑料都受到严格限制,不过近年来整个亚洲对于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接受度出现了新的转机。事实上,亚洲大多数主要国家和地区的PET塑料瓶回收率很高,如中国和印度的回收率均超过了80%。中国“十三五期间”塑料废弃物年产生量已超越6000万吨,其中PET是国内废塑料回收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28%。研究之后发现,以欧洲主导的领先的PET瓶回收技术是闭环回收、即瓶对瓶回收。而中国塑料回收企业普遍采用的PET瓶回收技术是开环回收,即瓶对纤维制品。开环回收被认为是降级循环,因为PET的价值和质量均会随着回收过程持续下降。在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率方面,闭环回收的性能均优于开环回收。如果采取闭环回收技术,PET在最终报废处理前可以平均回收5次,而使用开环回收只能回收1次。因此,闭环回收大大延长了PET材料的常规使用的寿命。目前,随着我们国家PET瓶回收技术的发展,闭环回收将成为未来中国PET瓶回收的主流技术。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再次提出《“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及“鼓励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的附加价值利用”以期快速推进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利用和处置。

  今年,国内针对塑料污染治理陆续采取了多项关键行动。由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和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牵头、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建立软塑包装全链条循环体系的“软塑新生”项目真正开始启动。“软塑新生”项目是通过集合产业链各环节力量,以《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评价》标准为指导,建立消费品塑料软包装

  “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再生—高值化应用”的全链条循环体系,以打破产业链合作壁垒,实现塑料软包装的闭环高值化利用,预期到2025年,实现年回收塑料软包装50000吨。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牵头举办的“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安全性技术会议”顺利召开。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高度契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需求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本次会议从科学、管理和产业的角度,深入剖析塑料原级循环利用面临的挑战,探寻我国推动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领域的路径,为相关各方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政策管理方向和具体实践层面凝聚了多个共识,对于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我们国家塑料原级循环利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能预见,未来国家对食品接触再生塑料的逐步认可,将会使我国成为全世界塑料循环利用的主要参与国,给全球rPET市场带来非常大影响。

  近两年,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正全世界正在兴起,国内塑料循环利用风口已至。废塑料化学回收是目前全球公认低碳清洁、唯一能实现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利用方法,也是进一步提升废塑料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有效路径。今年,全球最大的塑料回收设施计划由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Macron)和伊士曼集团董事会主席MarkCosta将共同宣布,伊士曼计划在法国投资高达10亿美元,建设一个材料转换分子级回收设施。该设施将每年回收多达16万公吨难以回收的塑料废物。伊士曼的聚酯再生技术通过将材料循环往复用来生产,实现了材料的潜在无限价值。2022年全球再生PET市场容量约为970万吨,而市场中的大部分产品,现在都是物理再生PET(MR-PET)。由于像r-BHET这样的原材料短缺,化学再生PET市场还有待于形成,但是这一个市场预计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到2030年,460万吨(价值约为76亿美元)的化学再生PET市场将会形成。我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探讨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加快化学法研发技术创新有利于抢占碳中和技术竞争的高地和占据有利国际地位,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废塑料化学回收更有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等难以回收的废物的循环再生。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随着人均纤维消费量持续不断的增加,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对节约世界资源、减污降碳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是有效补充我国纺织工业原材料供应、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循环利用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将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生产者和消费的人循环利用意识都将显著提升,高值化利用途径继续扩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将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因此,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攻坚和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包含突破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技术规模化、低成本生产技术,将成为化纤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课题,也是新商机。公司相信,受益于政策因素、油价水平、消费者环保偏好、技术成熟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塑料循环利用行业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中国化纤行业正处在科学技术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期,绿色、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绿色制造可以摆脱对石化资源这种不可再生原料的依赖,是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化纤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从源头推动纺织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随着“绿色生活,从纤维开始”的消费理念不断推进,绿色纤维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化纤行业从2016年就推出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覆盖再生聚酯、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其中,Lyocell纤维作为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型纤维素纤维,被誉为人造纤维“皇冠上的明珠”,其原材料来自于植物,可实现生物降解。除了更高的环保价值外,这些纤维还具突出功能优势,包括亲肤性、持久柔软性、丝滑性、增强透气性和保色性等,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发展趋势、《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重点课题,也是化纤行业绿色制造重点发展的三大绿色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中的核心品种。推进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了推动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21年6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政策导向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报告数据显示,数字化的经济慢慢的变成了引领我们国家的经济体系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十四五”时期,要全力发展数字化的经济,按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路径,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2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化纤工业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化纤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有待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化纤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不断进化,化纤头部企业智能化装备应用初步实现“机器换人”,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实现“智能化联动”,内外系统协同联动实现数据“精准化传输”,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无人化作业”,在线检测监测实现“精益化管理”等等,这些均有效支撑企业向上拓展产业链、横向打通供应与物流链,向下延伸金融与服务链,助力塑造化纤产业集群新模式,而正由于化纤行业具有集中度非常高的特殊性,在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连通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方面拥有先天优势,也将为行业拓展存量市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新的困难挑战,大多数表现在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

  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全面放开之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在首位任务,是党中央从当前和长远考虑的战略之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同时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进一步反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之源,以此来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

  一方面,提振消费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构建稳定的消费环境,激发内需市场的自身活力,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释放消费意愿的过程中实现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结构升级对供给结构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牵引产业体系的优化。看消费“火起来”、让经济“热起来”,要瞄准消费新动向提质升级。近年来,消费市场多样化、新颖化、个性化、健康化趋势明显。当下,兴趣驱动消费决策特点尤为显著,露营、国潮、新消费、户外运动四大板块推动潮流经济发展,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显示出对流行文化与消费升级的追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充分认识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型消费的重要意义,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和方向,采取更有明确的目的性、更有力的举措促进新型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首要抓紧供给侧改革这个主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全面梳理攸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精准识别被“卡”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好完备产业体系、巨大内需市场和强大动员组织能力等综合优势,集中优质创新要素和主体,加速“卡脖子”点上的突破,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

  公司秉承创新驱动是高水平发展的内在实现路径,不断谋求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取得持续竞争优势,抢抓扩大内需的市场机遇,顺应数字化大势,聚焦新材料技术主业,苦练内功,坚持“专精特新”发展道路。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公司继续发挥综合服务能力和特色技术优势,深入开展“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高水平发展”行动,以全方位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拓市创效、技术创新、从严管理、等重点工作,奋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成为新材料及再生材料领域国际水平的技术先导型工程服务平台型公司。

  1、公司是国际先进的聚酰胺6/66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突破驱动原料跨越发展

  公司在聚酰胺6/66材料聚合和纺丝领域的技术、品牌和渠道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基于二十余年的行业积累,公司取得了以基础工艺研究与高质量装备开发深层次地融合的系列化成套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被广泛验证。公司成功承接多期尼龙6/66聚合或纺丝项目,装置验收通过率100%,工艺技术稳定性强,产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优良的工程业绩树立了公司领先的行业品牌。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尼龙6工程技术服务覆盖了尼龙6全产业链,在国内高品质尼龙6聚合和纺丝技术服务领域占非常大的优势地位。公司贯彻国家制定的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持续在聚酰胺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前沿领域方向投入研发,并取得连读的锦纶6/66纺丝-SSP工艺路线、煤制化纤原料工艺路线、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锦纶化学法再生)工艺路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业务新突破。

  公司为顺应客户对项目全过程综合一体化服务的需求,更为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造更大的营业收入,公司基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范围的价值链分析,立足自身工艺专长,不断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前后两端进行纵向延伸。公司突出技术研发导向型的商业模式特点,不仅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而且能主动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服务价值,使客户获得超预期的增值服务,不断提升方案咨询和研发设计阶段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创造更高利润率条件。同时为避免单一行业的周期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市场专业技术领域的动态,通过联合兼并、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在现有核心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逐渐从单一行业横向拓展到其他行业领域,降低经营风险;另外,为避免单一性区域限制和客户的全球化需求,公司实施了国际化战略。通过上述三种业务拓展方式,公司逐渐演变成为综合性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世界先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及可再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解决方案,为客户赢得长期利益。

  2、公司掌握全球领先的固相聚合(SSP)超净技术,亚洲区的再生业务量逐年增加

  公司控股子公司瑞士Polymetrix是全球固相聚合(SSP)技术引领者,其专有技术聚焦为松散物料的热态加工提供完整的工艺解决方案。Polymetrix固相缩聚技术与世界广泛适用的连续聚合技术相结合,主要用于生产原生聚酯(vPET)、再生聚酯(rPET)、聚酰胺6(尼龙6/66)、PBT以及其它聚合物。其中,Polymetrix提供的食品级SSP工艺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表现在精确与稳定的粘度,低残留量的乙醛,粉尘与低聚物以及瓶坏注塑所需的优化工艺特性等,此项技术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命名为Super-Clean超净技术。使用Polymetrix超净技术制造高纯度的瓶级vPET粒子转化成世界范围所有主要的饮料品牌商所用的PET瓶,其粒子的纯度符合所有发达国家与地区食品包装规定,并满足如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包装材料安全要求。1998年4月,Polymetrix(原名布勒、Buhler)超净技术在中国首次应用,成功助仪征化纤“白斯特”牌瓶级聚酯切片获得国外FDA/EEC质量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这一质量认证的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1999年2月,仪征化纤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同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获得向可口可乐提供原料瓶片资格的企业。2000年12月15日,仪征化纤又通过“百事可乐”认证,

  使仪征化纤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可口可乐”公司及“百事可乐”公司产品双认证的企业。至此开始,Polymetrix成为推动我国在原生聚酯(vPET)切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提供商。

  Polymetrix在再生聚酯(rPET)领域实现超净技术的跨领域复用,推出的“瓶到瓶”再生聚酯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聚酯同等级回用的闭环循环,树立了年产万吨级高效再生聚酯回收工厂的国际标准。Polymetrix是全球首家为食品级再生聚酯生产企业提供从脏瓶子的清洗、挤压、SSP(固相增粘)到生产出干净食品级瓶子原料,包括设备采购、管理、安装到交付使用的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居国际领先地位。目前,Polymetrix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区共有多个执行中的再生聚酯工厂项目。值得关注的是,亚洲塑料使用量占全球约50%,Polymetrix在食品级再生聚酯(rPET)亚洲区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公司也持续高度关注该项技术在国内的商用机会。

  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资源循环再生提出积极的引导和目标。例如,《加快推进再生资源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利用废旧纺织品、废旧瓶片生产再生纱线、再生长丝等,提高废旧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再利用水平。伴随着环境保护及资源循环利用在全世界范围倍受瞩目,很多领域开始将回收材料的使用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及强制要求。作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原料,化学纤维90%以上为合成纤维,主要以石油资源为原料,降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循环再利用水平是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把发展化纤工业绿色制造、推进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原则、目标和任务之一,指出要建立与发展废旧纺织品、废弃聚酯瓶等资源回收和产品梯度循环利用体系。国内再生纤维需求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环保需求快速提升,再生计划进入国际各大时尚品牌战略布局。如今,追求“可持续时尚”日益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品牌来说,“可持续理念”已然不再是“理念”,越来越多奢侈品牌推出环保系列,一场环保与时尚的革命悄然拉开序幕。全球消费者对服装可持续和环保度的关注极大提升,对于消费者而言,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鞋服箱包既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诉求,也可以彰显个性,顺应简单生活的新潮流。国际品牌抓住这一市场需求,纷纷制定再生材料计划和可持续发展承诺。例如,优衣库计划到2030年实现50%的服装面料可再生,ZARA计划到2025年实现旗下100%产品运用再生材料,耐克/阿迪目标到2025年实现运用可再生材料产品比例从约60%提升到100%/90%。国际品牌5到10年的环境友好生产计划,以及长期对再生材料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的关注和要求为再生纤维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看好化学法更有利于解决服装废弃物循环再生的处理优势,认定发展化学回收技术是我国塑料行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化学法作为公司下一阶段再生塑料技术的重点布局方向,有助于公司形成物理回收、化学回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全面的废塑料循环技术体系,更大程度匹配低值塑料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场景。目前,公司通过与台华新材603055)旗下子公司江苏嘉华签署了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实现尼龙行业的产业化落地,接下来公司将积极布局聚酯行业化学法循环,实现从废旧衣物到再生聚酯切片、再生聚酯纤维,再到新衣物的“闭环”绿色循环再生过程。

  4、公司持续投入生物基化纤关键技术研发,是国内首家Lyocell纤维工艺解决方案供应商

  中国化纤行业正处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化纤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从源头推动纺织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化纤行业从2016年就推出了“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产品覆盖再生聚酯、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其中,Lyocell纤维作为生物基化学纤维、新型纤维素纤维,被誉为人造纤维“皇冠上的明珠”,其原材料来自于植物,可实现生物降解。除了更高的环保价值外,这些纤维还具突出功能优势,包括亲肤性、持久柔软性、丝滑性、增强透气性和保色性等,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重点发展方向、《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的重点课题,也是化纤行业绿色制造重点发展的三大绿色纤维——生物基化学纤维中的核心品种。推进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国产化成为了推动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2021年6月1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政策导向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凭借引领国内成纤聚合物工艺技术发展的专业研发能力,以及20余年工程实施经验积累的关键基数物性数据,通过多年持续研发投入取得了在生物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大工艺技术突破,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形成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大容量高效Lyocell纤维生产工艺技术,并成功签署了国内首条单线万吨的Lyocell纤维项目总承包合同,标志着公司开辟了绿色纤维前沿技术领域的全新成长空间。通过市场空间定量分析,以消费升级角度测算,如果仅满足高端纤维需求,Lyocell纤维潜在的需求量约为108万吨;如能满足高性价比的替代需求,则需求量可以放大到445万吨。2018年全球Lyocell纤维需求量约100万吨/年,并持续以每年16-18%增长率稳定上升。由此可见其背后的经济价值与拓展空间。与之相对的,国内Lyocell纤维市场尚未进入规模化阶段,推进自主可控的Lyocell纤维核心技术进步是化纤行业乃至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Lyocell纤维弥补了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强度低、湿模量低和耐碱性差的不足,将成为国内传统粘胶短纤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工业互联网作为实体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司近年来持续高度关注。化纤至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民生产业,规模庞大,为公司智能化业务提供广阔前景。从行业角度看,智能制造主要围绕数字化纤全流程生产技术、产业链

  智能生产追溯系统、化纤生产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示范工厂和智能车间展开;紧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变革产业价值模式,开创产业发展新思维。其中,公司与TMT、华为云联合打造的《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已于2022年完成了在用户生产线的现场测试并顺利验收,并已经开始为公司“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板块贡献业绩。未来,公司计划将《系列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逐步覆盖至公司全技术服务领域,实现跨聚合物品种,跨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工业生产出现了积极变化,企业预期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需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国内市场需求制约不足仍然存在,工业产品价格仍在下降,企业效益面临不少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进一步明确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更好统筹”,要求“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努力扩大内需,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2年12月14日,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平稳运行且不乏亮点。近年来公司持续研发的高品质尼龙6/66纺丝、再生尼龙、食品级再生聚酯等成套工艺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推广效果。新技术研发方向契合轻薄、环保、可持续等新消费理念引导的新消费需求,推动公司服务行业的持续投资与发展,也为公司后续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2,775.10万元,同比增长22.2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298.10万元,同比增长20.89%。

  报告期内,公司新材料及合成材料业务发展保持平稳态势,实现业务收入37,323.51万元,营业收入稳健增长。近年来,尼龙6行业伴随己内酰胺大规模产能投放,原料价格不断下降,不仅直接刺激了终端需求,还推动了尼龙6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下游景气度有望持续获益。可以看出,自2019年开启的己内酰胺扩张显著促进了尼龙6产业链一体化进程,头部企业积极投资从原料端到产品端的全产业链配套布局,下游纺织企业也在逐步向上游发展,不断提高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类比的是,自2022年己二腈技术突破,尼龙66产能扩张预期也将复制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促使尼龙66产业链下游各分支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逐步完善。公司积极打造以高品质纺丝级聚合及高品质民用纺丝技术为产业链一体化为主线,以差异化、高端化进口替代为目标的综合竞争力,推动公司在尼龙领域高质量发展并保持领先优势。核心技术服务领域的聚酰胺材料工艺技术解决方案,已覆盖从己内酰胺、尼龙6/66聚合至锦纶6/66纺丝的全产业链范围,在本轮聚酰胺原料释放驱动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亚洲食品级再生聚酯样板工程顺利实施,促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收入新高

  报告期内,公司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业务实现收入21,737.3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60%,进一步佐证行业加速发展趋势。其中,子公司Polymetrix与日本CircularPETCo.,Ltd(以下简称“C-PET”)签署的食品级再生rPET项目顺利实施,已经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业绩。此项目是亚洲单体投资最大的再生PET项目,合同额约合23,032.8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生产的全部再生rPET塑料粒子均可以用于生产再生含量高达100%的rPET包装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C-PET项目,是MITSY、VEOLIA-JP、SVNDY三家日本大型集团公司的首度携手,一方面标志着循环再生行业对资本投资的吸引力正在增强,行业正逐步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另一方面,项目复合性的股东背景(MITSY侧重回收、VEOLIA-JP提供运营、SVNDY保障应用)有助于协同效应发挥,对再生行业的资本整合与模式创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上述项目在日本建设,再次印证了亚洲新兴市场的消费升级成为推动聚酯包装材料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消费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未来新兴国家对食品饮料的消费规模将快速增加,将推动当地聚酯包装材料的产能扩张。亚洲区正逐步成为Polymetrix再生聚酯“瓶到瓶”(rPET)业务开展的主要地区,对公司再生塑料业务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支持。

  报告期内,公司与台华新材旗下子公司江苏嘉华签署的化学法循环再生尼龙材料项目已经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业绩,预计2023年内交付客户使用,该项目系公司基于国际高端再生尼龙材料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的重要布局,采用业界首创的针对锦纶面料(尼龙)的万吨级以上化学法再生尼龙纤维系统解决方案,将锦纶生产过程中的废丝、废料块、边角料等经过化学法解聚得到己内酰胺单体,利用己内酰胺重新聚合得到高品质纺丝级切片,后经熔融纺丝制备各种规格再生锦纶纤维,真正意义上实现锦纶纤维高值化循环使用的闭环回收。项目的成功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循环再生技术体系,积累样板工程案例,进而确立围绕SSP塑料再生技术、化纤纯化学法再生技术,覆盖rPET、rPA、rPP等再生聚合物材料领域的系列成套工艺解决方案的战略布局,为公司顺应国内外塑料及纺织品循环再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动《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新产品在化纤行业的销售及交付工作。受新产品市场开拓带来的

  积极影响,公司工业AI集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3,060.39万元,上半年收入延续了去年超过50%的增长趋势,验证了构建基于“端-边-云”协同架构的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式符合用户数字化转型的切实需要。公司发挥覆盖企业全生产价值链的“一站式”整体移交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生态系统协作模式,最终将智能化产品研发与个性化交付有机结合,自新项目伊始,统一规划、设计、集成、调试安装,为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效果,实现效益快速增长。今年以来,伴随AI技术进步的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系统架构、软件平台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突破,公司重视将新技术理念与现有解决方案相结合,并着手规划将《系列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逐步覆盖至公司全技术服务领域,实现跨聚合物品种、跨企业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战略布局。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化工领域,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材料”一词代表的就是“性能”,高分子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同种高分子材料,不同的分子量和粘度指标,使其应用于“塑料”、“纤维”、“橡胶”等领域。成纤聚合物是能制成纤维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其中聚酯、聚酰胺占成纤聚合物总产能的90%,高性能成纤聚合物还包括如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等。公司长期从事成纤聚合物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的研发,是该领域享有与国际技术提供商同等声誉的知名品牌,获得了业内生产企业的广泛认可与信任。公司连续多年在聚酰胺聚合、纺丝领域工程量全国领先并与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多家化纤企业长期友好合作,奠定了公司坚实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口碑。

  公司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技术大奖。作为公司技术领头人的刘迪董事长个人也获得了包括“何梁何利”产业创新奖、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领军人物奖,第二届“杰出工程师奖”等奖项。刘迪是我国成纤聚合物技术领军人物,参与了1980年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合成纤维研究所筹建,该所作为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建立的研究机构,承担了高分子材料聚合、纺丝及高性能纤维、特种纤维等系列技术攻坚任务。刘迪于1997年-1999年任职于北京吉玛三联纺织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及销售总经理,亲力亲为的推动并促成了1998年仪征化纤涤纶(聚酯)9万吨长丝直纺项目,也是首个技术嫁接项目,并代表技术提供方吉玛公司签约,为后续涤纶国产化技术大发展奠定基础。此后,刘迪于1999年成立三联虹普,带领研发团队打破锦纶的技术封锁,形成的聚合、纺丝成套技术已覆盖国内80%的产能,引领聚酰胺行业从2000年的30万吨/年产能增长至2019年的380万吨/年,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化纤品种。公司控股子公司Polymetrix成立已经近40年,是固相增粘(SSP)专业技术服务商。SSP技术是提升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核心技术,应用在聚酯、PBT、PA、PC等材料的热升级过程中,最终产品广泛使用在食品包装、工业丝和功能性服装等消费市场。Polymetrix在品牌和渠道方面享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其新技术EcoSphereSSP已成功应用于目前世界最大的聚酯生产工程。在原生聚酯(vPET)切片领域,Polymetrix与德国巴斯夫、韩国乐天、印度Reliance等国际聚合物巨头有过多起成功项目合作经验,并获得了可口可乐、雀巢、达能等世界级食品饮料企业食品级包装材料安全资质认证;与国内仪征化纤、三房巷600370)、恒力、重庆万凯、恒逸等化纤龙头企业也进行过多次合作,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再生聚酯(rPET)领域,Polymetrix于2018年与法国Veolia集团合作建设了业界首条年产万吨级的食品级再生PET全流程生产线,该项目最终品牌拥有及产品使用方是法国达能集团;公司于2019年与Envases集团墨西哥公司合作建设全球首条年产5万吨级的rPET-SSP生产线,最终产品直销北美市场。Polymetrix已经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掌握从废旧瓶子-分拣-清洗-SSP-再生食品级聚酯瓶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公司,在食品级再生聚酯市场上占据龙头地位,全球市占率达到40%。

  公司核心技术集中在聚合反应工程学领域,主要提供高分子材料工艺解决方案。聚合反应工程是以小试放大到工业规模的聚合过程为对象,以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系传递为基础,进行聚合反应器特性的分析和放大设计、聚合过程反应规划和技术开发等应用型基础研究。近年来,公司在成纤聚合物其它材料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取得样板项目商用落地,标志着公司发展实质性已经进入全新阶段。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外延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工艺技术服务领域,从尼龙6到尼龙66、聚碳酸酯(PC)、再生聚酯、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并将沿着新材料、再生材料及可降解材料等国际前沿技术方向持续发展,充分验证了公司在聚合工艺技术研究及工程化放大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聚合物工艺技术研发能力分析:

  ①成套工艺研发优势:工艺包(成套技术包)是化工生产的核心,最优化的工艺包决定产品的竞争力。工艺包编制在发达国家先进工业体系中是一种专业的工程化技术研发方法。工艺包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到多个专业、不同学科,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般来讲,工艺包开发及设计主要由研发、化工工艺、工艺系统、分析化验、自控、材料、安全卫生、环保等专业共同完成。公司核心团队具备成熟的工艺包编制素养,积累了大量基础物性及工艺原理,可以在工程化技术研发前期清晰界定多专业技术边界,定义研发核心与技术难点,规避研发失败风险。得益于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公司获得越来越多要约研发项目,跨技术领域拓展持续加速。

  ②关键装备集成优势:国际化采购的供应商体系是支撑项目实施的关键因素,往往核心设备无法采购成为制约技术实现的重要原因。国际化非标准设备采购不只需要渠道情报、国际信誉背书,更注重购买方的知识产权所属权。通常情况,

  购买方需要提供完备的工艺参数要求且专利归属权清晰,非标设备厂商才会接受订单,因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包成为重中之重。

  ③工程化系统集成优势:公司核心技术溢价来源于专利专有技术转让价值,公司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生产线,并以最终产品质量作为项目验收标准,有别于与国内传统工程总承包以设备联动开车为验收标准,具备更强竞争力和附加值。

  公司在推进行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不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并于行业内率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实施路线及配套解决方案,确立了公司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作用。

  公司与世界顶尖化纤设备制造商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共同成立控股子公司三联虹普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联数据”),致力于携手开拓化纤行业智能制造新市场。基于双方长达18年的战略合作基础,发挥各自在化纤行业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中智能化硬件(专业机器人研发与厂区自动化集成)及数字化软件(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两大主线,为化纤全领域的新增和存量产能提供专业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与华为云战略合作,打造了化纤行业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化纤工业智能体解决方案V1.0”,旨在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工业互联网“端-边-云”协同计算模式有机融入化纤行业核心装备及产线,搭建人机业务闭环,推动化纤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公司的智能体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实时接入全球超过10万台套高价值、精密复杂的化纤生产设备的在线生产数据,适配化纤行业80%以上大、中、小型企业。方案提供“1柜+1屏+1平台+N应用”的软硬一体产品组合,构建了化纤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连续、高速、高效、数据自动采集与智能分析优化的绿色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排放等信息数字化采集监控,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复杂工艺场景分析,形成落地的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工厂能效、水效、资源利用率等绿色制造水平。

  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技术驱动型商业模式,核心技术人员引进与培养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逐步优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在招聘录用、素质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奖惩、培养等各个环节加大力度,不断完善对各类人才有吸引力的绩效评价系统,力求建立一支素质一流、能够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职业化员工团队。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方式将公司利益与核心技术人才利益相结合,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地缘竞争与地区冲突日益增多,境外经济下行,经济活力整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部分国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限制、技术壁垒、经济制裁规则等,遏制打压中国企业,将加大公司国际化经营风险。另外,子公司Polymetrix业务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地区,日常运营中涉及人民币、瑞士法郎、欧元、美元等多种交易币种,公司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未来随着瑞士法郎、欧元、美元等币种之间汇率的不断变化,可能给公司未来运营及经营成果带来汇兑损益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密切跟踪原辅材料采购价格和汇率变化,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健全完善境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涉外法治管理、国别风险分析,深入研究并重视运用相关规则,分类分区制定安全可行策略,筑牢国际经营风险屏障,提高国际经营风险应对能力。

  公司是典型的轻资产研发技术驱动型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革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是公司的生命线,维护技术团队尤其是核心研发人员的长期稳定是公司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就未来发展而言,公司立足于国际水平的工程技术服务模式,掌握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协同研发生态体系,强调“产学研用”一体的工程化转化能力,均是保持专有技术及工艺解决方案在主要服务行业国际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司持续关注聚合物材料及原料技术的产业化演进方向,并积极投身于行业前沿课题(如大容量聚合、生物质材料、差别化纤维、聚合物化学法再生等生产的基本工艺开发)的研究中,谨防技术变革导致公司核心技术落后的风险,保持公司工艺技术及装备技术的领先优势。此外,公司针对技术团队流失风险,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采取多种模式奖励激励措施,实现核心团队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协同发展。公司积极引进和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梯队,拓展各类人才专业领域幅度,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制定有针对性多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持续为公司的战略落地提供人才的保障,进而为公司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收购Polymetrix形成20,985.31万元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要在未来每个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没有达到预期,则公司会存在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公司积极帮助Polymetrix开拓中国市场,通过在战略、市场、供应链、人才、管理等多个层面相互协同,增强Polymetrix的项目承接能力和竞争实力,提升其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惠誉评级将信用挂钩票据(CLN)的11个评级从“AAAsf”下调至“AA+”

  已有7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785.13万股,占流通A股17.20%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51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觉得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参控公司:参控Polymetrix Holding AG,参控比例为80.0000%,参控关系为孙公司

  参控公司:参控三联国际有限公司,参控比例为100.0000%,参控关系为子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